期刊信息
曾用名:中国生理学杂志
主办: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0371-0874
CN:31-1352/Q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463415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医学文摘;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生物医学检索系统;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基础医学;生物学
期刊热词:
研究论文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今晚就要出炉啦!快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自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于北京时间2020年10月5日17:30左右公布。 根据iNature编辑部统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1901年至2020年期间总共颁发了110次,有
来自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于北京时间2020年10月5日17:30左右公布。
根据iNature编辑部统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1901年至2020年期间总共颁发了110次,有219位获奖者。
。
主要颁发给5个领域,分别是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代谢学及免疫学。
获奖国家前5名依次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瑞典;移民到美国的获奖者最多,达到21位。其中获奖者受教育学校前5名依次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及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奖者最喜欢的工作单位前5名依次是哈佛大学、洛克菲勒大学、剑桥大学、巴斯德研究所及加利福尼亚大学。
在今年诺贝尔奖出炉之际,小编带大家回顾一下此前1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9年
获奖者:小威廉·凯琳(William G. Kaelin),彼得·J·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和格雷格·L·塞门扎(Gregg L. Semenza)
获奖研究: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的机制。
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将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量。数个世纪前,氧气最基本的重要性已被认识到,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清楚细胞如何适应氧气水平的变化。
William G. Kaelin、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并适应氧气变化的含量。他们发现了调控基因活性的分子机器,从而响应于不同水平的氧气。
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出的开创性发现揭示了生命最重要的适应过程之一的作用机制。他们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发现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2018年
获奖者:美国科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
获奖研究:通过抑制负免疫调节治疗癌症。
研究人员对一种可调节免疫系统的蛋白进行研究,发现释放免疫细胞能攻击肿瘤,并将这一概念发展成癌症患者的新疗法。
此研究开创了一个新领域,至少有三个正在进行的研究领域可能会帮助我们获得新的免疫学基础知识,以及针对癌症和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全新免疫疗法:
一. 其他共抑制信号通路,如HVEM-BTLA和Galectin-9-TIM3,正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研究;
二. 将免疫检查点封锁与其他免疫治疗方案或其他标准的护理方案相结合,以更有效地消除原发癌症和转移;
三, 其他类型的癌症免疫疗法以及使用新抗原的癌症疫苗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临床上显示出希望。
2017年
获奖者: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扬因(Michael W. Young)
获奖研究: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三位科学家解释了许多动植物和人类是如何让生物节律适应随地球自转而来的昼夜变换的,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研究人员通过果蝇研究揭示时钟工作机理。1984年,他们鉴定出一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该蛋白质在夜间积累,但在白天降解。他们还鉴定了其他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构成了果蝇细胞中自我调节生物系统的一部分。为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更多的基因和蛋白质铺平了道路,最终建立了所谓的转录翻译反馈环(TTFL)模型,用于产生周期约24小时的自主振荡器。已经证明相同的原理适用于其他动植物。
2016年
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同时,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Satoshi mura)“发现对一种由蛔虫寄生病引发的感染采取了新的疗法”同获该奖。
文章来源:《生理学报》 网址: http://www.slxbzzs.cn/zonghexinwen/2020/1103/418.html